陪伴的意义

编辑:审核管理员 作者:摘选 更新时间:2019/9/10 点击:1624

近年来,随着亲子产品的异军突起,开始出现一些有关“陪伴”的标语。比如,“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爱,是陪伴”……但“陪伴”,是不是陪着孩子,就够了呢?不禁想到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每天做功课的时候,妈妈都会“陪伴”他,他做每一道算术题,妈妈也在心里陪着他一起做,一旦他做错了,妈妈就会敲一下书桌以示提醒。这种陪伴,是不是最好的教育和爱呢?显然不算是吧,但这却是当下社会,父母“陪伴”孩子最多的形式。

当下的社会风气,孩子小小年纪就要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与之对应的是,对父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要成为“合格”的粑粑麻麻,既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又要练得了武术、解得了奥数……父母全程参与到孩子的学业和个人成长任务中,一路拉扯着孩子提前参加人生的马拉松。能力强、体力好的家长,在拽着孩子向前跑时表现更为突出一些,所以他们孩子的短期表现也更好一些。但父母终究不能一辈子为孩子保驾护航,全程陪跑,更重要的是,所谓“陪伴”的真实意义也不是指这种形式的陪跑。

试想一下,当孩子会跑、会跳,开始接触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不像婴儿期那样依赖父母,需要寸步不离的呵护。当发现有兴趣的东西他们或许会放开父母的手,独自往前冲,去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此时,父母的陪伴并非简单的跟随,而是为他们打开通向这五彩世界的大门,引领他们去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相对应的,也对这一阶段亲子沟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事实上,陪伴绝不等同于不放手,且常伴随着适时地放开手。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引领他们认识并融入外面的世界,但不能替孩子去认识和融入,因为那是孩子自己的人生。我们身边很多父母为孩子考虑太多、规划太细,其实就是过度参与了孩子认识和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有时反而为孩子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不利于他们的整体发展。所以,对孩子经历和成长过程的高度关注,应该是在孩子遇到问题、瓶颈时给予成年人基于智慧和经验的建议,是情感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实际操作中,换言之,在亲子沟通中,父母应该授以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就是基本的价值观,同时又不能局限孩子的思维和发现事物的“眼睛”。让孩子明白人类具有普适性的真、善、美,同时给他们自己去发现、认识、辨别的机会。

        关闭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