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龙岩一中 > 文章 > 查看文章

巍巍梁野山 幽幽狮岩行――武平梁野山-狮岩一线研学旅行记

编辑:管理员 作者:本站 更新时间:2018/6/5 点击:2092

巍巍梁野山  幽幽狮岩行

――武平梁野山-狮岩一线研学旅行记

       6月4日早上6点半,龙岩一中2019届高二文科班师生一行250多人,驱车前往武平梁野山-狮岩一线进行研学实践活动,一天的时间,短暂而紧凑,环环相扣,受益匪浅。

       在梁野山麓的广场内,首先举行了授旗仪式,揭开了本次研学旅行的序幕。紧接着,武平县民间艺术家及汉剧团的表演家分别表演了“龙灯舞”和汉剧,稍后还邀请学生代表上台互动体验。欣赏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艺术文化,品尝着热情好客的武平人民捧出的当地手工制作的精美小吃(沙柑子蜜饯、雪糕、黑芝麻糕点等等),师生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深切感受着民俗文化对当地旅游经济及居民文化与生活的影响。

       在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在红土剖面的峭壁上,赫然矗立着醒目的大字: “百姓富 生态美”,地理老师把同学们引向红土的峭壁剖面上,观察着红壤的颜色、土层结构,提出问题:红壤红色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为何呈酸性?反映了当地的什么气候特征?如何改良?干旱地区土壤为何呈碱性?同学们逐一回答、完善和记录。地理老师还指着生长在贫瘠的红壤剖面上的指示植物-铁芒箕。

       梁野山“文山旅游”公司总经理李先生站在一颗大阔叶树底下,招呼师生们品尝由铁皮石斛泡制而成的茶,观赏红菇、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草药标本,详细地与同学们阐释了林权改革、林下经济的含义及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产生的重大意义。李先生讲学通俗易懂,比喻生动,深入浅出,就“铁皮石斛”名称的来历作了一番大胆的推测,可见其学识底蕴之深。

       接着由基地冯经理带领全体师生沿着湖泊逐个讲解其林下经济类型,有附生在树干上生长的铁皮石斛,有依靠森林底部阴湿土壤生长的三叶草,有刚刚冒出枯枝落叶松土层的灵芝,有黄花远志,还有梁野山基地拥有百花盛开的优势,引得众蜂博采众长,酿造出高质量的天然蜂蜜等等,冯经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师生们聚精会神,生怕漏听某个重要知识。临近尾声,冯经理指着一颗名叫山乌桕的树枝,枝繁叶茂,鲜花盛开,引来成群工蜂采蜜,肉眼近观,发现花蕾中有流状的胶体,冯经理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同学们一时无法回答,冯经理见状再请同学摘下枝叶尝尝胶体的滋味,同学们尝后茅塞顿开,噢,原来这就是工蜂所要采集的原料-果糖,难怪它竟然那么甜。细心观察的同学们还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铁皮石斛多种植在阔叶树干上,针叶树较稀疏?塑料水管用途是什么?为何枫树、木荷树上附生的铁皮石斛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通过实地考察,师生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内涵蕴义。

       不觉驱车到了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的宣教中心,同学们在展览馆内认真听取了讲解员的讲解,获取了有关保护区的基本知识,同学们提出什么叫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时,老师们共同参与讨论,得出实验区即为可供旅游开发的外围地段,核心区即严禁外人进入的中心地段,而缓冲区则介于其中,起缓冲过渡作用。

       地理老师还带领同学们远眺观看了梯田、田埂、山谷、山脊、沟谷、山脉等形态特征。

       当师生来到云礤村民居地时,深深地为其所处的优美环境所感叹,三面环山,远处群山簇拥,山岚缥缈,近观平地微倾,潺潺流水,村民们依然保存着客家人特有的好客热情,民风淳朴。

       导游带领师生走向瀑布前必经的一片生态观光园时,看到红豆杉、香山红叶,还看到猕猴桃、百香果、杨梅种植园,参观了塑料大棚、地膜的种植地。临近瀑布时,水声渐响,水流渐激,坡度变陡,空气清新,让人精神抖擞,心旷神怡,真无愧于“负氧离子中心”的称号。当沿着木栈道爬至瀑布前,同学们一边仰望着壮观的瀑布群,一边思考着研学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瀑布的基岩主要是什么岩石?推测瀑布的形成过程。地理科代表们挥动着早有准备的地质锤,在实地敲打着,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其结构特征,采集好岩石标本保管好备用。

       不觉已到饭点,饥肠辘辘,同学们在路边买了小吃,糯米糕、粽子、雪糕、油炸饼等等,一派生意兴隆景象。

       来到客都汇用餐中心,同学们一边大口地吃着簸箕粄,一边喝着香菇肉汤,大屏幕滚动播放着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的风光视频,夹杂着喧哗声,品尝着梅菜扣肉,梁野青菜,其美味佳肴,让人回味无尽。

       驱车前往武平县岩前镇,来到了狮岩,吃饱喝足,加之车上一番小憩,同学们精神恢复,精力充沛,聆听着讲解员讲述着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的由来,欣赏着均庆寺的古建筑之精美,古朴树(300年以上)生命力的顽强。当来到石灰岩溶洞前,导游话锋一转,要求同学们说出这一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然后请地理老师解释溶洞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地理过程。进入溶洞内,目睹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白垩形态,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然后走出溶洞,在山顶平地处发现了一片溶沟、石芽地貌,远眺可见几座石灰岩孤峰。

       此时,地理科代表们又忙起来了,挥动着地质锤,敲打着石灰岩,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其结构特征,采集好岩石标本。同时,把早已准备好的稀盐酸用胶头滴管滴在石灰岩新鲜创面上,发现瞬间冒出气泡,嗅一嗅无味,初步证明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再与瀑布附近采集的基岩标本对比,发现并无气泡冒出,经初步推断,此为花岗岩类。

       地理老师还就岩前镇的总体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缺水的岩溶盆地、石山植被稀疏、石漠化现象、坝子农业、支柱产业-水泥厂等地理学科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

       在陡峭的石灰岩壁面,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神奇的根系发达的大叶榕树和合欢树,大叶榕树斜立于坡前,离地面约两米,但坚硬的石灰岩并未阻止其生长,只是其根沿着岩面向下到达地面后再深扎沃土,汲取营养和水分,形成稠密如网的根系形状,堪称一绝。而合欢树其树干深深插入石灰岩,拔地而起,留足给予人们想象的空间,想象其从深厚的石灰岩底的土壤中扎根,沿着岩石缝隙顽强地向上生长,直到今天的参天大树,真切地感受着植物根系的巨大力量。

       2002年,从蛟湖畔(狮岩附近)的地底挖出的古石碑记载的内容中获知,早在900多年前,均庆寺建成,定光古佛的安放大典时, 就有众多的台湾客家乡亲,漂洋过海,派出代表亲自参加并募捐,古石碑忠实地记载着这些史实与人物。如今,均庆寺成为连接闽台两岸人民的桥梁和纽带,两岸同胞同源同祖,在台湾同胞寻根访祖的活动中,它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校地理教研组长吕凤秀老师作了本次研学的总结。吕老师说:短短一天,内容丰富,节奏紧凑,这样的研学实践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研学活动,将自然作教材,把社会当课堂,在真实情境中,带着问题去观察、体验和感悟;并能发现并提出新问题,既帮助我们自主建构知识,又能培养我们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就是我们所孜孜以求的地理实践力,它是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近年来高考特别重要的内容。希望同学们从今往后能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同学朋友邀着,或父母亲带着到工厂去农村、去旅游或游学,多观察体验、多思考提问,用地理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

       回去后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之后跟你们地理老师讨论分享:

       1、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角度说明武平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2、从岩石、气候、水文角度分析瀑布群和狮岩洞的成因;

       3、从生态、社会、经济角度进分析林下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本次研学活动,以自然为教材,把社会当课堂,观察、体验和感悟,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既帮助我们自主建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探究意识、问题解决能力;这就是我们所孜孜以求的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地理实践力。

       当然,作为初次研学旅行,本次实践活动不会是完美无憾的。表现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一些学生研学意识不强,能力欠佳,研学目标和任务仍然有继续打磨斟酌的广阔空间。若以地理兴趣小组的小分队形式(人数不超过10人)组织活动,且时间选在暑期,连续10-15天,驻扎在梁野山区,选准某一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或许,更能从深度上保障研学的质量,通过多次众多课题的研究,从中选取最适切的问题供大部队人马进行研学旅行,则必然是收获满满,信心十足,以期把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推向深入和收到实效。(钟华胜)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