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龙岩一中 > 文章 > 园丁风采 > 随笔 > 查看文章

贾久昌老师援宁心得体会:学习奉献与感悟

编辑:本站 作者:本站 更新时间:2017/7/15 点击:3925

学习奉献与感悟

                      ——宁夏固原市隆德四中支教心得体会

龙岩一中  贾久昌

        2016年9月初,经自愿报名,领导推荐和相关部门考核,我有幸成为福建省第18批赴宁夏支教队成员之一。匆忙辞别家人,怀着对家人与故土的不舍,带着复杂的心情踏上那片古老而又神奇的黄土地,来到了扶贫支教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第四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历程。

        隆德县位于宁夏的南部,全县总面积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8.3万,其中回族人口2万,辖3镇10乡1个街道办事处,118个行政村。这里水资源严重匮乏,草原荒漠化严重,常年干燥少雨,难以种地,冬天气温都在零度以下,生活条件艰苦。隆德四中位于县城郊区,六盘山脚下,海拔2100多米,地势较高。因此,在宁夏支教的一年里,生活始终充满了艰辛,快乐只能靠自己去寻找和体会。

        初来乍到,遇到最大的困难当然是衣食住行问题。第一天从宁夏银川到隆德,两位隆德县教育局老师专门把我和龙岩二中的谢炜华老师从银川一路“押解”到隆德。第二天,学校把我们俩人安排进食堂隔壁的学生宿舍楼,该楼名叫“曦光苑”,外观高大漂亮,三层楼高苏联式楼房,全校几百号男生都集中住在这里。宿舍楼中间是公共卫生间,一进到宿舍楼,一股难闻的异味扑鼻而来,这种情况只有在自己80年代末念初中时体验过,那时阴暗潮湿的老式筒楼留下的挥之不去阴影顿时浮现在眼前。我俩住在二层楼房中,没有澡堂,没有专用卫生间,只能与学生集体共用,估计这里定将经常停水,想到即将要在这里住上一年,立刻心生难过。平日里一进房间第一件事就是关上房门,打开窗户。初来这里已是秋天,可是到10月底的某一傍晚突然下起了小雪的时候,整幢大楼完全密封,暖气开启,形势也就变得更加严峻。停水在当地是司空见惯的事,这时一百号人左右共用一大卫生间便成为人生最为艰难时刻。天南地北,人生地不熟的,宿舍便成为自己唯一的革命根据地,条件艰苦,却无法离开它。支教期间,也去过其它支教点,他们有冰箱、彩电,还住套房,对比之下,我们的条件最为简陋,难免心生不满。一位队友来时也说,你们这里实在太臭了,快把窗户打开,宁愿冻死也不要这种味道。周末的夜晚,整个校园特别的安静,周五下午这里学生便放假回家,整个校园就只剩下3盏灯,一是校园门口门卫室的灯,二是“曦光苑”的两盏灯。多少次周末,当另一位支教同伴因事外出未归时,心中那股寂寞的愁惆油然而生,自己怎么会来到这个地方,这辈子造的什么孽啊!支教的日子最苦最难的不是环境恶劣,而是丝丝缕缕无孔不入的寂寞。正如中东库尔德人说的那样“此时唯有大山才是自己唯一的朋友”。

        如何把劣势转化为胜势呢?其实这个问题早在来之前便已思考过多遍。安顿下来后,于是便着手开始进行实践,利用课后时间和周末时间对历史教学与研究问题进行从新梳理,相继写了《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新兴力量的崛起为例》1篇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完成《闽西武所军域空间结构初探》、《武平中山军籍姓氏考》、《武平中山军家方言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3篇学术论文初稿,2009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毕业,一直到2016年,原先相关的历史研究早已荒废多年,现重新鼓起勇气,拿起笔杆子,做起学问,断断续续持续了大概一年时间,回忆这段日子,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激情无限,找到了当年学生时代的感觉。因此,生活有了着力点,住宿问题的困扰便大大减轻,精神上也愉悦了许多。同时也发现自己的宿舍旁刚好有个不大不小的教师活动室,里边有一台不旧不新的乒乓球桌,见到球桌顿时兴奋了一阵子,立刻把活动室的卫生叫几位同学整理了一番,此刻该活动室变得简单而明亮,唯一问题就是正对着卫生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快乐。工作20年来,自己的课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乒乓球,如今真是天助我也。早上还没到8点,天冷缩在被窝里,隔壁响起的乒乓声音便成为我悦耳的闹铃声。走廊里传来亲切的“老贾”的声音,让我有了起床的冲动。隆德四中的老师习惯早上运动打球,这正合我的心愿,早上打乒乓球运动锻炼,下午上课,晚上看书上网备课,日子变得简单而快乐。在打球的日子里,即锻炼了身体,打发了无聊的时光,同时也结交了四五个忠实的球友。特别感动的是有两位美女教师,一位叫杨艳,知道没过半个月我们即将要离别,打球打得特别勤,她说,贾老师马上就要走了,抓紧时间学习球技。虽然校长不愿白天工作时间看到我们打球,但也不管那么多了。听了满心都是感动,临别时有两位球友景培新和刘星海老师都以字画相赠于我,以示留念,那种不舍之情,无以言表。在打球的时间里,与这里的老师们相互切磋球技,无话不谈,谈人生,谈理想,谈闽宁两地教育状况,渐渐地一方面发现自己的球技在增长,(曾参加隆德县乒乓球比赛B组第二名)同是也有另外一个发现,连自己也感到无比惊诧,有次自己边看打球边吃着刚煮的面条时,旁边的彭飞老师说,贾老师看你吃的真香,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这里宿舍的异味怎么不知不觉地怎么没了呢,深吸一下,毫无感觉。有时走到走廊,还一边嚼着苹果,一边来回走动,连自己都感到无比惊诧,人的适应能力怎么那么强,难道自己的嗅觉失灵了吗?

        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与同学们的相处。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本年度担任初一(1)—(5)班的历史教学。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是重中之重,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利用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一诗的解读作为第一节历史课的讲授内容。先板书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同学们用当地西北话进行朗读。在隆德,除非大型公开课,老师们平时都使用方言授课,学生也习惯用方言进行交流学习。然后全班按列分为四组进行讨论这首诗的意境,后每组再派一员作为代表上台发言,最后由老师进行点拨。望着窗外的巍峨六盘山,同学们身临其境,课堂气氛融洽,再结合诗中毛泽东的望断南飞雁,思念仍在南方的打游击的革命队伍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联系到自己从长征的出发地闽西到长征胜利终点之一的六盘隆德地区进行支教的最初感受,畅谈自己和学生的人生理想,突然发现我与学生之间彼此距离和语言的隔阂荡然无存,彼此拉近了许多。下课时,学生整齐地喊出“谢谢老师,再见”,一下子感觉找到了归宿,找到了心灵栖息地,重新有了在福建工作上课的踏实感。如今,刚回到福建,曾几次与宁夏的学生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也曾收到一些电话,微信。微信写到“老师,您远离故乡和亲人,从美丽的东海之滨来到我们贫穷落后的大西北支教,让我们领悟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真谛。我们今天取得的一点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您的教诲”。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隆德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西海固之一,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地之一”,该地自然条件恶劣,当地农民增收有限,学生贫困问题是每个班级的的普遍现象,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学生前行的脚步,每位同学的宿舍床头,都贴有各自的座右铭。“用一年的时光,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一方面发挥我们与福建挂职干部的桥梁作用,搭建隆德四中与福建扶贫工作队的平台,帮助隆德四中引进清华大学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平台设备一套。经过调试,效果良好,深受该学校老师的欢迎。另一方面利用寒假和五一节假日回到龙岩一中,积极向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隆德四中的教育情况,争取了2万元资金用于贫困生的扶贫助学工作。临别前在捐赠仪式上,周建设副县长亲自为我俩位支教老师颁发锦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动情地说:“闽宁两地,相聚千山万水,然再远的距离也阻挡不了爱心的传递,两位支教老师的深情厚意让我们隆德四中学子铭记在心……”。作为西北著名的书法家,周县长是位有心人,会后特别为我俩题词,留下墨宝,意外惊喜,让我感动不已。临走时悄悄留下个人的一千元,嘱咐谷校长交给四中急需帮助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以表心愿。如今回到福建龙岩,看到受支助学生写来的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感觉到支教一年时光已经结束,这是支教的终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回想起那一双渴望知识改变自身命运的眼睛,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即将结束支教欢送会上,很荣幸地被宁夏固原市教育局评为先进教师,马汉成市长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等人亲自到会并颁奖留念。会上第18批援宁支教队长杨海燕老师发表了在宁夏连续支教两年的感想,表示回到福建后会继续关注宁夏固原的音乐教师培训的工作,有空会常回来看看。詹彬彬老师当场表态希望再留宁支教一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全国扶贫攻坚先进个人”杨明,作为一名女老师,如今已是援宁的第三个年头,决心继续留下来,准备完成为期第四年的支教生涯。他们感人表态迎来阵阵掌声,经久不息。在宁夏隆德四中支教的日子里有太多太多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有挥之不去的动人画面。

        “千峰竟起海天阔,正是扬帆破浪时。”一年来,从最初的抗拒到如今的依依不舍,一年的支教生活,有太多的回忆,这段经历既是磨练,也是一段宝贵的人生财富。

        6月20号左右,正是全国高考成绩出炉大比拼的时期,福建的高考成绩状况是时下福建人关注的焦点,回家的路漫长而无聊,途经隆德至西安长途大巴需耗时六七个小时,百无聊赖便玩起了手机,网络中充塞着的有关“福建户口”进行调侃的段子,就福建高考本一、本二分数线与全国其他省份的排名对比倒数第一的情况,有人提出福建的基础教育只能与西部宁夏比拼了。言下之意,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教育是何等的落后。经过一年对宁夏基础教育的观察,我对上述观点不敢苟同,宁夏的基础教育由于与福建东部沿海巨大的地理环境差异,确实有其特殊的一面,两者有其共性也有差异。通过一年的亲身观察和实践,有必要简单的对宁夏的基础教育进行从新审视,透过隆德四中来一窥宁夏整体基础教育之全貌,同时也一起分享、借鉴宁夏西部的基础教育发展经验。

        隆德县第四中学于2009年8月建校,2010年10月经固原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大型农村初级中学。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生2223人,其中住宿生1890人。2016年中考喜获丰收,2017年在原有基础上再次获得突破,呈现出四大亮点:亮点一,以总均分523.8的优异成绩位居固原市55所公办学校第四名;亮点二,总均分较2014年中考提高了15.2分,较2015年提高了34.3分;亮点三,历史平均分26.9分,化学55.1分,均居全县第二名,其中历史满分52人,占总人数的11.1%;亮点四,杨凯同学以总分667居全县第六名,文化课560分居全县第四名,创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其中杨凯和马亚飞同学思品67分,并列全县单科第一名,蒋润轩数学118分,单科全县第一名。作为一个刚创办不久的大型农村初级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原因何在?

        中央对西部宁夏山区社会发展的大力扶持。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宁夏的西部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8月亲自赴宁夏固原西海地区进行调研,体现中央长期以来对西部省份扶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上至中央各部委,下至福建各级部门都派出教师、医生和政府工作人员到宁夏开展闽宁协作,进行对口支援。今年清华大学博士闽侯副县长樊学双亲自带队来宁夏隆德挂职,厦门大学也派了多人进驻隆德。下半年河南大学也即将加入隆德的扶贫攻坚工作队伍。政府先后投入巨资加强公路、桥梁、医院、学校、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宁夏的基础教育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期间,隆德县教育经费总投入19.5亿元,2016年县财政投入教育经费4.86亿元。国家投资7.57亿元,县级财政安排了0.96亿元,建设校舍32万平方米,新(迁)建,改扩建96所学校,彻底消除了全县所有D级危房,所有中小学校舍达到了抗震设防标准。实施了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工程式,教育信息化迈上新台阶,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地方政府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隆德县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制订了《隆德县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隆德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接受自治区政府验收倒计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和“三苦精神”,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一是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进行全新规划调整,城区设立隆德中学及隆德高级中学两所普通高中,初中隆德二中,负责招生城区户口学生,设隆德第四中学,负责招收城区周边各乡镇学生。撤掉观庄中学等周边乡镇中学,把全县近一半的农村中学学生纳入隆德四中。在闽宁协作对口支援下,隆德四中教育与教学设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985万元,生均4431元。有交互式电子一体机65台,各班达到全覆盖配备,有标准化物理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2个,计算机室4个,装备学生计算机230台,生机比9.7:1,有美术教室2个,画室2个,书法教室3个,音乐教室2个,器乐演奏室2个,体育器材室1个,卫生保健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综合实践室2个,地理、历史教室各1个,学校图书藏书58842册,生均图书26.5册;有阅览室2个,各类报刊杂志94种。

         二是升级校园文化,狠抓教育工作。出台了《隆德县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努力推进“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创建活动,不断提升文化内涵。编撰发行《隆德教育》、《隆德教研》、《隆德教育年鉴》宣传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成就。举办全县校园艺术节,各校创办校园网站,校报校刊,为广大师生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三是大力打造水墨隆德,实现社会、学校和谐发展。隆德自北宋开始设置军寨,建制史已逾千年,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向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伏羲孕生地、新石器遗址、北魏石窟寺、宋金东山堡、清朝「左公柳」等历史遗存和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景点。国家非遗普查目录涉列的100多个名录中隆德县就有50多项,其中杨氏泥塑、高台马社火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民间绘画、剪纸等9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书画、民间艺术兴盛不断,尤以剪纸、刺绣、农民画、泥塑、高台马社火等闻名区内外。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殊荣。近年来,隆德县委、政府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强县”战略,做强做精书画文化产业,打造书画之都品牌,挖掘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隆德特色的品牌文化体系。如今书法、绘画已成为隆德四中学生的必修课,学习书法和绘画的浓厚气息氛围弥漫整个校园,校园的各个办公室及各教室内遍布是本校教师和学生的书法和艺术作品。据我观察,甚至校园门卫有空也在练习书法,这绝不是谎言。

        学校大力推行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隆德四中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和构建一二四办学模式。即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为本;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本;严格按照国家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形成符合法制教育的育人环境;一条主线: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两个举措: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智慧课堂。四个特色:以阅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特色;以示范性为目标的寄宿制管理特色,以社团建设为主体的艺术校园特色,以五项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作业改革工程、课题研究工程、模式探究工程、信息技术和课堂整合工程)为核心的智慧课堂特色的一二四办学模式。力争为学生健康、和谐、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四中精神感召下,秉承“责任担当,敬业奉献”的校训,切实有效的让师生“不等扬鞭自奋蹄”。

        狠抓教学管理,细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四中始终抓实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环节,每学期教导处对教案、学案全面检查三次,教研组每周检查签字;作业、学习之友全面检查两次,针对年级或学科抽查两次,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作为年终评优选先的依据。教导处通过年级组层面对早晚自习、自主学习时段的辅导和放假之后对学生作业及时的检查等都做了细致的安排,确保各楼层有教师负责、各教室有教师辅导、假期作业有教师检查。按照教学计划,教导处每学期安排一次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共三次大型考试,另外安排全县抽考科目模拟考试两次,为了确保考试的真实性,以考风扭转教风和学风,每次考试都采用年级交叉命题形式,同时对学生进行打乱班级统一编号,不同年级插班考试,试卷密封装订,统一时间、地点,流水交叉阅卷,统一登分,并在学校层面对成绩进行分析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了后期教学复习的建议。学校要求老师要找出差距,找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值周工作扎实到位,学生管理井然有序。如何实现两千多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高效有序,抓实抓牢值周工作是四中的重要法宝。用1名副校长+3名中层干部+12名教职工+24小时+5天半的模式,全天候、无死角、常态化的检查、督促、评比。值周教师早读、午休、下午自主学习期间负责清点学生人数、管理学生休息、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在两操时段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并对班主任进行考核;晚自习时段负责监督和记录跟自习教师出勤情况;在午饭、晚饭、课外活动期间负责学生安全和秩序。值周校委全程参与值周教师工作的检查,每天晚自习结束后,负责通校生离校、坐公交,排查学校所有楼层水暖电隐患,到每栋宿舍楼巡查学生住宿情况,遇到住宿生生病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或及时处理,有时为了等生病学生家长,熬到半夜一两点才能回学校;值周教师早出晚归整个白天回不了家,值周校委24小时在学校,大多数人一周都吃住在学校。

        宿舍管理细致入围,凸显真情关爱。对不服从宿舍管理,夜间私自离校等严重违纪学生,政教处进行严厉批评管教,同时强化学管、宿管工作职责,晚上九点下自习后,宿管老师第一时间清查学生人数,督促学生洗漱睡觉,九点二十准时鸣号熄灯休息,等学生统一睡下,宿管老师和值周校委又要逐层检查,要求班主任每周晚自习后查宿至少两次,通过检查和宿管老师的反馈,班主任及时了解本班学生住宿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住宿生的生活给与关怀和指导。规定要求住宿生每两周自行将床单被罩带回家换洗,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两周召开一次宿管人员工作会议,就近期宿舍管理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宿舍管理人员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学校的宿管人员要么是5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要么是临时聘用人员,大多体弱多病,但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毫无怨言,工作任劳任怨。

        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日臻一流的教学设备,敬业爱岗的教师,朴实无华的学生,尽管宁夏西部教育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学生家境贫困,视野不够开阔,自信心较弱等问题,但你敢断定西部山区的基础教育就一定会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