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龙岩一中 > 文章 > 校庆专栏 > 校友风采 > 查看文章

校友风采:“没有不好的舞台,只有不好的演员”—— ——“大亚湾元老”邱仁森印象

编辑:石文美 作者:本站 更新时间:2013/7/10 点击:5267

“没有不好的舞台,只有不好的演员”

 ——“大亚湾元老”邱仁森印象

                                                                                                                                   沈伯强     郑红梅

 

        “没有不好的舞台,只有不好的演员。给我任何舞台,我都要把戏演好。”值此2012年的8月7日——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第25年纪念日,回忆起“大亚湾元老”邱仁森当年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众多大亚湾核电站老员工们不禁思绪起伏,心潮难平。

        “创业艰难百战多”,陈毅元帅在“梅岭三章”中的诗句,可用来形象概括众多核电人用心血汗水创建大亚湾核电站的风雨历程。难以忘怀的是,有不少老一代的专家曾为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邱仁森——这位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施工经理,中广核聘请的第一位海归博士、核动力专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高手与“第一”有缘

 

        如果要构思创作“科技武侠小说”的话,“华山论剑”第一高手的原型,当属邱仁森。缘由在于,他的学历、资历、经历,竟然每每与“第一”有缘——1968年走出清华大学,进入核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工作的邱仁森,参加过我国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反应堆、第一座高中子通量反应堆的建造和研究,曾任快中子反应堆热工和核燃料设计研究室主任、核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改革开放后,他以四川省第一名的成绩,首批公派出国留学,在比利时核能研究中心参加德国快中子堆核安全研究,十个月就完成了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成为国际上第一位完成液钠过渡态传热规律研究的科学家。

        1987年,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出现困难、工期延误两个半月的情况下,他临危受命,担任建设的中方工程现场总指挥,与法国专家一起,负责核电建设全过程的现场总体管理和协调。他敢于力挽狂澜,善于科学应对,组织中外人员共同奋战。半年后,现场管理体系走上正轨,一年后,工程赶上了原计划的进度。为之,他于1991年受到国家“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表彰。

        1995年,他主持岭澳核电站的前期工程,堪称“巅峰论剑”。试看,这项国内首次遇到的艰巨工程,比大亚湾核电站的工程量增大一倍,工期却要压缩一半,如何完成?他不仅集思广益,听取各种意见建议,据笔者臆测,他还让30年前在清华时学的线性数学派上了大用场——估计他使用了线性数学的解题思路,找到了又好又快解决实际难题的途径,才得以出色地完成了现场移山填海工程施工总体方案设计,保证了岭澳核电站主体工程按期开工,又一次创出了核电建设的“第一”……

       “没有不好的舞台,只有不好的演员。给我任何舞台,我都要把戏演好。”这,就是精通十八般武艺的“高手”底气。

 

 

“闭门羹”激怒赤子心 

 

        “羊羔跪乳食,乌鸦反哺恩”,与华罗庚、钱学森等前辈科学家一样,邱仁森血脉里奔流的是炎黄子孙的热血。他学有所成后,并不留恋国外优越的研究环境和富裕生活,心心念念的是如何报效祖国,为此,他两次放弃了“高薪打洋工”的机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获布鲁塞尔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美国方面聘他参加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他婉言谢绝了。

        几乎与之同时,中国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由于邱仁森是核动力专家,又精通多国外语,国家核工业部打算派他去担任驻该机构的代表,他又谢绝了。

        促使他毅然决定“两辞洋工”的,是一件“吃闭门羹”的往事:他在比利时留学时,因为中国没有核电站,外国同行居然拒绝他参加世界科技前沿的“核反应堆堆芯熔化事故试验”。尽管后来凭着他的刻苦和智慧,终于取得了参加这个项目的资格,但中国没有核电站技术的“痛”,却一直深埋在他的心里。

        从布鲁塞尔回国以后,邱仁森就与国内同行专家们一起,参与了国家能源发展规划,为我国核电发展列入国家计划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他与许多专家的反复论证,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终于得到了确定。为了实现自己和那一代中国人所追求的理想,他在放弃了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工作机会后,欣然接受了核工业部的派遣,到大亚湾参加核电建设。

 

月过中天才休息

 

        依据邱仁森的技术背景,核工业部领导原本打算让他到法国EDF参与核电站设计工作。但他到大亚湾的时候,正是大亚湾核电站还未开工,现场施工管理任务艰巨,急需要一名精通外语的中方施工现场经理的时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邱经理无怨无悔,服从组织调遣,与法国专家一起负责施工现场总协调工作。尽管跟自己的专业经验相差很大,但邱仁森全身心地投入,对于不熟悉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他从头学起,向所有懂行的人学习,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他组织中外施工人员,成功地处理了开工时的一起重大质量事故(反应堆厂房筏基漏筋事故),为以后高质量完成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打下了基础。

        大亚湾核电工程刚开工时,中国工程人员面临着许多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我国没有建设过大型核电站,这是第一次投入有十九个国家参与合作的超大型投资项目;其次,广东核电合营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国内参与建设的人员不懂得什么是核安全理念,国内也没有现代工程管理的经验可以借鉴;其三,当时的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参与核电建设的中方人员,大多来自于常规电厂的运行人员或国内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而且刚毕业的大学生比例很高,许多工作人员连普通的工程管理都很陌生,现场施工还面临内部工作人员对现场工作特殊性不理解的矛盾;其四,一些现在看来是常识性的问题,例如现场加班的夜餐、劳保用品的发放等问题,在当时解决起来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那时的邱仁森,每天工作十三小时是家常便饭。早晨七点多上班,要处理工地各种繁杂事务,参加各种会议,晚上要审阅成堆的英文技术文件,还要巡视施工现场,每天要将近半夜才能休息。作为现场经理,邱仁森用他的智慧和毅力,终于一一解决了上述的多重问题,为工程建设扫平了道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为施工现场的兼职党支部书记,邱仁森还要负责青年员工的教育工作,他把这些年轻人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当时在现场工作的年轻人,凭着对核电事业的热爱,尽管工程刚开始没有加班费、没有夜餐、缺少工作服和劳保鞋,但照样在现场加班到下半夜;照样顶着冬夜的寒风,在工地实行百分之百、全覆盖率的质量监督。有的技术员,现场通宵加班完了,因为没有人替换,第二天早晨还想接着干。 

        对此,邱仁森总是鼓励他们:“吃点苦没关系,关键是不要失去这么好的锻炼机会。核电站建成了,我们不仅要有工程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中国人自己的核电建设人材。我不能误人子弟,要对你们父母负责,必须严格要求你们!”在他的带领下,现场党组织年年都被深圳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作为施工经理,邱仁森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困难身先士卒,为年轻的技术人员树立了榜样。有一次强台风正面袭击大亚湾,防波堤的保护块体由于施工被拆除了。为了工地安全,在把工地全体人员撤退后,邱仁森冒生命危险独自开吉普车坚守在堤头,指挥抗台防险工作。他对年轻人说:“平时你们在第一线,我在后边指挥。危险时刻,我就在前头指挥。”正是由于与工地全体人员共同面对艰险的大无畏精神,造就了大亚湾核电现场不畏艰苦、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和紧密合作的团队精神。

        面对下属工程管理人员不熟悉核电站,与外国专家沟通有困难的问题。邱仁森组织大家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每天晚上开培训课,并亲自授课,和几个技术管理专家、外国专家一起当老师,培养、训练年轻的技术人员,使之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为了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核电站施工管理队伍,邱仁森提出了“把大亚湾办成一座大学校”的口号,不仅鼓励施工技术人员学技术,学外语,还要求大家学管理,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在实践中成长。万里委员长视察核电工地时,充分肯定了这样的培养队伍方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经过大亚湾核电工程的洗礼,施工管理队伍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从集团到各级公司的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甚至连兄弟单位派来大亚湾工地长期培训的年轻人,现在也是独挡一面的领导干部了。他们现在遍布在各个核电工地,已成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舞文弄墨亦领风骚

 

        年近七旬的邱仁森,不仅是核电方面的权威专家,还是位舞文弄墨且自成一家的骚人墨客呐!

        说到他的专业著作,例如《液钠过渡态传热》(英文)、《核工程质量监督》、《钠技术和液金属钠回路》等,对外行人来说,似乎“厨师写菜谱”,顺理成章,不算稀奇。但看过他写的《大漠涛海未了情》、《情陷地中海》、《魅影情侠—三百年前相识的男女生》和《神魔双刃剑(核科学史话)》等长篇小说的,必当赞之为“文坛高手”了。难怪如今的他,还拥有三个名至实归的头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经全国公示投票当选的“百名感动中国杰出文化人物”。

        据了解,他还擅长水墨丹青,他的美术作品还入编《中国书画学会年鉴》,获“最佳创作奖”呢。看来,邱仁森名片上要想再加一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头衔,大概也是迟早的事。

        据说,人的脑子分成两半,一半管形象思维,另一半管逻辑思维。一般人总是要么前者发达,擅长文艺创作;要么后者发达,适宜从事理工类职业。像邱仁森这样居然“文武昆乱不挡”的,该用四川话来表白:“要得!人才难得哦!”

 

        注:沈伯强  解放日报主任记者 ,  郑红梅  广东核电党群工作部宣传主任。

        邱仁森,我校高1960届校友。

                                                                         (原文登载于《核电人》杂志159期,2012年8、9月合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