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龙岩一中 > 文章 > 教学教研 > 新课程改革 > 课改文件汇编 > 查看文章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鞠维强在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编辑:鞠维强 作者: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6/3/16 点击:5888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在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鞠维强

(2006年3月1目)

 

同志们:

这次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是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一次重要的会议,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即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召开的,是对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一次全面动员和部署。省政府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汪毅夫副省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听取了我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工作的汇报,还在这次会上作了书面讲话。教育部对我省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非常关心,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莅会指导。今天下午,她将作专题报告,希望大家珍惜机会,认真学习。下面,就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坚定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信心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高中课程改革比起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专业性更强,情况更复杂,社会更关注,难度也更大。因此,尤其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它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高中课程改革是国家教育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推进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政府行为

学校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只有在课程改革方面实现突破,素质教育的推进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2001年教育部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由此拉开序幕,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去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素质教育调研,其结果表明各地对课程改革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使教育部坚定了进一步扩大高中新课程实验范围的决心。目前,教育部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整体推进的规划是: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等四个省(区)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5年,江苏省参加新课程实验;2006年,福建、浙江、安徽、辽宁和天津等5个省(区)参加新课程实验;2008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为整体落实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教育部在推进策略上做了调整,提出要考虑改革的均衡发展,从原来的在各省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教育部审批的做法,改为各省自愿申报和教育部行政方面强力推进相结合的办法。去年12月上旬,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专门召集包括福建在内的5个省教育厅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副厅长赴京,专题部署东部地区全线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要求东部沿海各省(市)2006年要整体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福建省必须于2006年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12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2006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明确我省于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

2、高中课程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目前,全社会都在讲科学发展。什么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教育系统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高中课程改革,重建了高中新课程体系,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直到课程评价,都作了重大的调整。比如对高中课程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功能定位,跳出了长期困扰高中教育的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定位的困惑,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课程的功能聚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新理念。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坚持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课程改革。

学校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在研究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问题时,都离不开课程改革这个载体。有的校长说,我想实施素质教育,苦于没有机遇,而现在课程改革就提供了这样的机遇。福州八中从1998年就开始进行“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的探索改革很不容易,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学校在做。即使有几个学校在做,没有大环境的支撑也很难。现在,整个环境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今年秋季起,全省所有普通高中都将进入新课程实验,这种大环境对于推动素质教育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五年的基础上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标志着我们加快改革步伐有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应该确立机遇意识,把实施高中新课程作为高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3、高中课程改革是教育系统一场关键的、深刻的、系统的革命

这次高中课程改革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深刻变革,它将在以下五方面实现突破:第一,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第二,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第三,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第五,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这些突破和变革牵涉到高中学生的每一个家庭,因此其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其责任也是重大的。高中课程改革可以逐步推进,逐年提高实施水平,但学生没有机会再来。今年高一年段实施新课程,三年以后这些学生将参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家长、老师们疑惑、顾虑肯定会不少。因此,高中课程改革是一次机遇,可以锻炼队伍,更新观念,打牢学生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是一次考验,甚至是一次重新洗牌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高中课程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统筹谋划,及早启动。

正是基于这种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我厅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和初步经验的基础上,为确保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省政府成立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省教育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工作,将高中课改列入“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统一上下思想,形成推进合力。三是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课程与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等4个课题组,由分管的厅长领衔挂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文件,这些文件将在这次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修改后正式下发试行。四是开展多层级的培训,组织300名骨干教师和40多名省市教育部门负责人、高中校长分期分批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国家级研修班学习;完成教育管理者2000多人、15个学科骨干教师约9000多人的省级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培训,组织骨干力量外出学习取经等,为我省开展高中新课程准备骨干力量。五是设立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按全省普通高中校数的10%,确认了66所不同层次的学校为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建立在学校层面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我省全面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通过大家的通力协作,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如期实施。

二、明确目标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1、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新课程实验绝不是简单地换换教材,也不只是机械地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制度重建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肩负着很重的任务。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精神,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目标应该是: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为深化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立足我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经,努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水平,构建具有福建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从我省实际出发,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六项:

(1)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保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国家新课程的实施、完善和推广提供有益经验。

(2)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提高国家课程的执行能力以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管理能力,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3)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与高中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和完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充分发挥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6)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我省高中教育质量和规模效益。

各设区市、县(市、区)和学校要根据上述的目标任务,在充分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区情校情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实验工作方案和具体实施步骤,细化目标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各省级样本校要在完成上述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先行实验和示范辐射作用,努力成为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研究中心、资源中心和培训中心。

2、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点工作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特别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条件差异大,因此各地、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一是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必须加强学习,持之以恒地在转变教育观念上狠下工夫。转变教育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打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省教育厅领导和相关处室的负责人首先要带头学习,吃透精神,主动充当新课程的推动者和宣传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广泛组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校长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上来,进一步明确高中课程改革的意义、理念、目标和任务,增强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有计划地向全社会宣传《纲要》、《方案》的精神和改革的内容,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和参与高中新课程,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进入新课程的所有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学科教研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包括今后参加高考命题的教师,都必须接受新课程培训,这一点非常重要,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培训工作抓得早、抓得细、抓得实,这也要在我们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切实加以推广落实。

新课程师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实验教材培训等。从现在到9月份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状况。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教、师管(人事)和教研部门要加强沟通,整合力量,齐心协力抓好新课程培训。要充分发挥现有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教研部门、培训基地和样本校的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新课程师资培训要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促使高中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随着高中课改的推进得到同步提高。要科学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途径,强化培训力度,有条不紊、扎实地做好培训工作。

校本教研和培训是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要帮助和指导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和培训制度,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益,构建教科研和培训一体的学校研训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是要改革与重建教学管理制度,为课程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特点之一是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课程模块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形式,促进了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成为学校管理制度的核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要配套推进学生管理制度、公共资源的管理制度、教师管理考核制度的建设,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

四是要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为课程改革提供正确导向。评价制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学校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个体差异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白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增加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及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要积极推进配套于新课程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将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纳入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充分利用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有利条件,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力争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高考命题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发挥高校招生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正面导向作用。我厅已组织课题组专题研究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并将适时公布与新课程配套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2009年,首批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将使用基于新课程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

在这里,我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无论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水平监测,还是出台与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都必须立足于让改革者受益的原则,忠实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为课程改革提供正确导向。

3、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的有关问题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次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必须清醒地认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发展中突破重点,在推进中抓好协调。

一是要密切关注农村地区高中新课程实验,整体提高新课程实验水平。农村地区高中教育是全省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课改的难点,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农村地区高中的课程改革要密切联系农村的实际,反映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既达到国家规定的共同要求,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新课程提供的广阔空间,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等状况,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要大力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城市地区条件好的高中应主动有意识地帮助扶持条件差的农村高中,通过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对口帮扶、教师互聘等,支持农村高中的课程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关注农村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进展情况,采取必要的协调引导措施,建立农村高中新课程实验联系人制度,及时发现解决农村高中新课

程实验的实际问题,为农村高中新课程实验服务。此外,农村地区教师培训工作也要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体现农村高中的特色,并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辐射作用,通过建立区域合作网络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是要调动和保护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是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主体,新课程中渗透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新课程的实施对这种习惯形成强势冲击,对参与新课程实验的广大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改革是一个全新的过程,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学习,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花很大精力去研究,这些最终都要一线教师来具体地克服和解决。因此,我们要对一线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在职称评定、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保障,对参与新课程实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予以表彰,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实验中来。

此外,课改在操作层面上还要注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及新旧体制共存带来的矛盾冲突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每个学校、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有所受益,才能使改革获得成功。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实施

为保障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条件保障和专业指导,重点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明确职责,加强领导

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是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者、推进者和指导者,必须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我省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格局是“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市县组织、学校实施”,就是在教育部指导和省政府领导下,省教育厅负责部署和组织全省实施工作,制定实验方案,整体规划和统筹、指导、评估、监督实验工作,改革毕业考试和高校招生制度;市、县(区)政府负责本地区实验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提供实验工作装备、经费和师资保障,协调高中教育资源共享,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狠抓实验方案的落实;学校是实验的主体,要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的规划方案和指导文件精神,认真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为切实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确保实验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汪毅夫副省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教育厅在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过程中,由我负责总协调,具体工作由刘平副厅长为主负责。此外,省里还抽调组织了各方面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在省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新课程实验的课题研究,为全省新课程实验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专业支持。

全省各市、县(区)应参照省里的做法,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专家支持队伍。各市、县(区)分管领导要亲自过问;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下功夫深入学习、加强指导,及时向当地政府的领导同志汇报课程改革情况,让政府领导了解并关心课程改革,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帮助教育部门和学校解决改革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强化协作,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社区代表组成的新课程实验工作小组,负责对本校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要建立和完善新课程实验的相关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力度

为保障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厅将陆续出台与新课程实验工作密切相关的教学管理、督导评估、招生考试、条件装备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我厅的工作部署和配套文件精神,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对实验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安排,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位。

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我厅将在经费预算中安排课程改革专项经费,保证课程改革基本的经费需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努力争取更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经费,调整教育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安排必要的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同时,还要根据新课程实验的需要,加大对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以及体育、艺术、技术等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高中教育的现代化。

3、建立健全专业支持系统,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专业支撑

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到今天,必须适时将工作重心由数量的扩张转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多的要靠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十分重视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建设,要深化教研机构内部改革,整合教研力量,建立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组织机构,建立一支积极为中小学课程改革服务的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和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职能。要鼓励教研部门立足教学实践,围绕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新课程实验相关研究,坚持用任务驱动新课程实验研究,用课题研究支持高中新课程实验。

要在高中学校全面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坚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育专业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各高等师范院校是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的优势,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工作,主动参与基础课程改革实践,走向基层,面向学校,形成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支持网络,为基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和发展自己。

为了鼓励教育教学研究,促进理论研究与课程改革实践的密切结合,我厅设立了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奖,去年已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进行评审。今后,我厅将同样考虑对高中课程改革研究中的优秀科研成果予以表彰奖励。

4、强化评估督导,发挥典型经验示范带动作用

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评估监控机制和专项督导制度,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纳入对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和对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监控各地新课程的实验进展情况。今年年底前,省督导室将对各地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

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实施新课程的调查研究,确定一批样本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特别要注意培育先进,树立典型,以先进典型的经验带动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进行。

5、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

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社会关注度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新课程的推进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要向社会和家长宣传新课程的特点、任务和意义,争取家长、社区以及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探索建立社区、家长有效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新机制,认真听取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实验工作的有关意见,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引导社区、家长理解改革、参与改革。要赋予家长委员会在新课程实验中的积极的职能,使学校、社区、家长在新课程实验中形成合力。

同志们,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个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善于借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和全国5个前期已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的成功经验,克服薄弱环节,抓住重点,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我省基础教育的水平,为培养和造就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